11 二月 媒體聚焦 | 《香港文彙報》大篇幅報道江西“故宮廳”
媒體聚焦 | 《香港文彙報》大篇幅報道江西“故宮廳”
2025-02-09 來源: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
上月,江西省博物館內迎來了一場文化盛事——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聯手打造的“故宮廳”正式揭牌亮相。首展“瑞彩熠熠——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琺琅器精品展”同步開幕,為觀眾獻上了一場視覺與文化的雙重盛宴,也標誌著江西與故宮博物院戰略合作的新篇章正式開啟。此次“故宮廳”的設立,是故宮博物院繼新疆之後的內地第二個專屬展廳,旨在將故宮的精品文物與展覽常態化引入江西,讓贛地的文化瑰寶與故宮的經典藏品在多維度上進行深度對話,共同講述中華文明的璀璨故事。
故宮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承載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彙聚地,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曆史見證。江西文化底蘊深厚,文脈綿長,與故宮的文化淵源由來已久。早在明清600年間,江西景德鎮禦窯瓷器燒造技藝、品類不斷推陳出新,精品佳器源源不斷運入故宮;故宮宏偉莊重、大氣恢宏的建築之美,同樣來自於江西建築世家“樣式雷”等。
內地第二個“故宮廳”
此次設廳是故宮博物院繼新疆之後,在內地開啟合作的第二個專屬展廳,實現故宮精品文物與展覽入贛常態化,讓贛地寶藏與故宮經典多維度持續“對話”,以創新方式和現代表達,讓中華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活力。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2025年恰逢故宮博物院成立100周年。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故宮博物院願與江西省文博同仁一道,以“共建、共享、共進”為宗旨,繼續深化合作,推動資源互補,共同守護和傳承中華文脈,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盧小青表示,近些年來,江西與故宮博物院交流交往越發密切,在景德鎮陶瓷文創展覽、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複等領域深化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這次“故宮廳”入駐“贛地寶盒”,開啟了雙方交流合作的嶄新篇章。期待與故宮博物院及社會各界在更多領域開展深度交流合作,彙聚各方資源力量,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保護、創新性發展。
西風東漸的宮廷琺琅
王旭東說,琺琅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舶來工藝品品種。因其具有黃金的華貴、寶石的豔麗等特質,受到明清帝王的喜愛,被大量製作充實宮廷。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中國琺琅器最多、最全的文博機構,共收藏明清皇家禦用琺琅器達六千餘件,涵蓋了宮廷日用、陳設、宗教、典章等多方麵用途。本次展覽共精選其中的74件/套精品,以工藝種類分為掐絲琺琅和畫琺琅兩大部分,通過時間線索串聯,為觀眾展示其時代特征以及在宮廷內的使用場景。
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梅亦介紹今次展品有三大特色:時間跨度完整,涵蓋元、明、清三朝琺琅器的各個發展高峰;品類豐富齊全,小到鼻煙壺、碗盤、文房等日用器,大到屏風、寶座等家具,展示琺琅器在宮廷生活中的多種功用;展品等級高,展出文物共74件/套,其中一、二級文物72件,達到97%,觀眾可以盡覽宮廷珍貴琺琅器的璀璨風采。
展覽特辟元明時期的琺琅器展區,展品精品眾多,存世量稀少,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來自元代的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鼎式爐,為仿古鼎式。其口沿下墨綠色琺琅釉地飾白色菊花紋。腹部施淺藍色琺琅釉,飾纏枝蓮六朵。底為藍釉地飾纏枝菊花紋,雙耳及柱足飾梅、菊等花卉,釉色豔麗,晶瑩細潤,具有元代釉色特征。琺琅器的發展巔峰——乾隆朝琺琅器是此次展覽的重點,掐絲琺琅、畫琺琅精品均有展出,尤其是在展廳內還原了一套清宮正殿的琺琅器家具使用場景。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款琺琅甪端的頭部與身體有活栓相連,闊口大張,用於出煙;腹部中空,可以燃燒香料;四足踩於盤蛇之上,通體掐絲琺琅為飾,頭部內側後方有雙線陰刻“大明萬曆年造”款。
《禦瓷歸來》展覽圖錄出版
2024年初,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重磅推出了“禦瓷歸來”主題特展,實現600年間明清經典禦瓷代表作首次成體係、大規模回歸故裏。“禦瓷歸來”一經推出便火爆出圈,成為江西省博物館首個突破百萬觀眾的現象級展覽。
活動當日,由故宮博物院與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主編、江西省博物館編著的《禦瓷歸來》展覽圖錄正式出版,為這段深厚的“文化之緣”續寫承上啟下的關鍵注腳。(文、攝/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