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Tiktok難民”遇上中國非遺:傳統文化博主“贏麻了”,新疆舞者一周漲粉近10萬

當“Tiktok難民”遇上中國非遺:傳統文化博主“贏麻了”,新疆舞者一周漲粉近10萬

當“Tiktok難民”遇上中國非遺:傳統文化博主“贏麻了”,新疆舞者一周漲粉近10萬

發佈時間:2025-01-19   來源:上游新聞   編輯:湯皓

據新華社報導,TiKToK公司當地時間18日晚通知美國使用者,由於美官方禁令19日起生效,TikTok軟體將暫時對使用者停止服務。 此前已經有不少美國網友自稱「TikTok難民」紛紛進駐小紅書。 從1月12日「TikTok難民」話題創立到1月17日,總流覽量已經超過13億,互動量超過4300萬。 而在這其中,剪紙技藝、民族舞蹈、武術展示、舞龍舞獅、京劇表演等傳播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博主迎來了一波較大的流量。

1月19日,上海一位武術博主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最近幾天因為發佈了一段福州非遺“三條簪”的視頻,已經漲粉4萬。 新疆舞蹈家古麗米娜也因為發佈《龜茲》舞蹈短片,更是被眾多外國網友關注,漲粉近10萬。 相關專家表示,中國非遺內容在海外短視頻平臺上一直擁有極高的關注度和播放量,如今又迎來了一個走向世界的機會。 “文化沒有國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傳統武術+非遺內容震驚外國網友

1月5日,小紅書帳號“琳雅(國風)”發佈了一條以武術形式展現福州非遺“三條簪”的視頻。 博主稱,“三把刀”發簪又稱“三條簪”,是福州傳統的女性裝束之一。 在古代,福州女子為了抵禦外敵,將利刃用作發簪,寓意為一把為國、一把為家、一把為自己。 這種發飾不僅是防身的工具,還象徵著女性的勇敢和堅強。 隨著時代變遷,婦女們頭上的三把利刃轉而成為更純粹的裝飾物,保留下刀劍的形狀,由鐵制改為銀制或銅制,更偏遠貧窮地區的婦女也用做成刀型的木、竹作簪。

武術博主孫琳雅發佈關於非遺的視頻。 網路圖

武術博主孫琳雅發佈關於非遺的視頻。 網路圖

從1月12日開始,帖子的論中出現了不少自稱「Tiktok難民」的美國網友,他們不僅被其精湛的技藝震撼,紛紛點讚「太漂亮了」「你看起來兇猛而優雅」「如果我玩這個肯定會割傷自己的手指」」果然每個中國人都會武術「……

一位中國網友感歎:「我從來沒想到,中國文化的全球化是這樣實現的:不是走出去,是擠進來。 ”

不僅是外國人,很多中國網友也都表示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高質量視頻。 最近小紅書推的都是高端視頻“”終於在小紅書吃上細糠了“。

“琳雅(國風)”的這一段視頻目前點讚數已經超過18萬,視頻主角孫琳雅是一名武英級武術運動員,也是上海大學的一名體育老師,目前抖音粉絲超過300萬。

孫琳雅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目前「三把刀」視頻的播放量已經近200萬。 “我們的重心還是在抖音上,在小紅書只是同步發佈視頻,但這次確實很意外,這幾天小紅書已經漲了4萬粉,而且評論都是英文。”

孫琳雅表示:「原本只希望分享這份美麗,沒想到能引發這麼大反響。 這不僅是對『三條簪』獨特魅力的認可,更是傳統文化的一次精彩出圈。 希望藉此讓更多人瞭解非遺,感受它跨越國界的魅力。 ”

對網上“現在的武術就是花拳繡腿”的質疑,孫琳雅表示,不僅沒有覺得被冒犯,反而很開心:“因為能說出這種話,對方起碼是關注中華武術文化的。 ”

民族舞蹈讓中外網友一起點讚交流

1月14日,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教授、新疆青年舞蹈家古麗米娜·麥麥提在自己的小紅書賬號上發佈了舞蹈短片《龜茲》的先導片,講述了一位仙袂飄飄的行者來到庫木吐喇石窟,在壁畫交織的光影下翩翩起舞,然後又重回現實的夢幻旅程。

新疆舞蹈家古麗米娜發佈舞蹈短片《龜茲》,漲粉近10萬。 網路圖

新疆舞蹈家古麗米娜發佈舞蹈短片《龜茲》,漲粉近10萬。 網路圖

目前舞蹈短片《龜茲》的先導片、片段、完整版的點讚量已經超過30萬,上游新聞記者在數據平臺上看到,13日古麗米娜的粉絲是3萬多,19日增加到12.3萬,一周時間漲粉近10萬。 19日,上游新聞記者聯繫到《龜茲》的編導湯成龍,他也對這個舞蹈短片能夠火出圈表示驚訝。

相關視頻也在小紅書上迅速出圈,精彩的舞蹈不僅讓中國網友驚歎,也讓眾多美國網友為之傾倒,“太驚豔了,我著迷了”“這就是我在小紅書尋找的東西”,還有網友表示評論中看到中外網友的交流,“仿彿看到了大唐氣象”。

除了傳統武術和民族舞蹈,社交平臺上,剪紙、刺繡、瓷器等展現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視頻,記錄了非遺技藝從選材到成品的全過程,將非遺文化鮮活地展現出來。

“許瀟瀟”發佈的非遺纏花視頻。 網路圖

“許瀟瀟”發佈的非遺纏花視頻。 網路圖

如廣東潮州的「許瀟瀟」,這位中國傳統文化博主,曾耗時三個月製作了一條展示非遺「絨花」製作過程的視頻,最近又發佈了完整展示了從繅絲到成品的「纏花」技藝,吸引了不少外國網友,點贊量近20萬。

一位專注於中國傳統陶瓷製作的博主,通過一系列視頻展示了從揉泥、拉坯到燒制的完整過程,評論區里滿是外國網友對這門技藝的驚歎與好奇。

在看到剪紙的視頻,並瞭解其在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重要意義后,許多美國網友紛紛嘗試自己動手製作。 古麗米娜、“許瀟瀟”等博主還會與美國網友積極互動,耐心解答他們對於中國非遺的各種疑問,在發佈視頻也主動加上英語字幕,形成了熱烈的跨文化交流氛圍。

有外國網友表示,中國非遺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他們對古老東方文化認知的新大門; 還有的感慨,在這些精美的非遺作品和技藝中,看到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沉澱。

非遺纏花視頻吸引了眾多美國網友。 網路圖

非遺纏花視頻吸引了眾多美國網友。 網路圖

專家:這是中國非遺走向世界的機會

去年底,舞蹈《龜茲》登上“2024中國頂尖舞者之夜”,亮相國家大劇院,獲得一致好評。 有專家評論稱,如何讓古老的文化遺產重新煥發生機,是很多當代藝術創作者一直思考的問題,舞蹈短片《龜茲》無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上游新聞記者瞭解到,2024年,各新媒體平臺也都推出了非遺賽道的支持計劃,比如抖音非遺計劃、小紅書非遺上新公益扶持計劃、新浪微博煥新非遺計劃等,鼓勵青年創作者深度參與非遺短視頻等新媒體內容生產。

截至2024年7月,小紅書平臺上,與非遺相關的筆記投稿量高達1156萬篇,閱讀量累計達225億次,互動量突破11億次。

抖音發佈的《2024非遺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平臺上國家級非遺相關視頻累計分享量同比增長36%,平均每天有5.3萬場非遺直播,獲得打賞收入的非遺主播人數年增長25.63%。 過去一年,共有1379萬網友在抖音分享非遺體驗,抖音上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專案相關視頻累計分享量同比增長36%,有1428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登臺”抖音。 截至目前,非遺話題累計播放量已超306億次。

“文化沒有國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9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非遺傳承人產業基地副主任嚴敬群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其實此前中國非遺內容在海外短視頻平臺上一直擁有極高的關注度和播放量,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視窗。

例如,TikTok上關於榫卯、景德鎮微陶絕技、竹編等中國傳統手工藝的視頻就獲得了數千萬甚至數億的播放量,展示了中國傳統手藝的獨特魅力和精湛技藝。 此外,像川劇變臉、雜技等表演類非遺在海外也備受矚目。

嚴敬群表示,自從美國的網友們開始在小紅書這個平臺上活躍之後,他們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一些人甚至開始學習中國的快板、民族舞蹈、中國雜技等傳統非遺技藝。

嚴敬群認為,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世界各地的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去瞭解和接受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這不僅豐富了小紅書上的文化多樣性,也激發了更多國際使用者對中國非遺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樣會激發起海外使用者購買相關非遺產品或非遺服務的興趣,從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促進國際社會之間相互理解,加深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