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迴響丨守護三晉古建財富

鏡觀·迴響丨守護三晉古建財富

鏡觀·迴響丨守護三晉古建財富

2025年3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一瓦沐風雨,一柱承千年

山西,是全世界“古建築愛好者的天堂”

眾多古蹟、古建、古街、古城

如同顆璀璨珍珠

點綴著三晉大地表里山河

位於山西五台縣的佛光寺東大殿,是我國現存珍稀唐代木結構建築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五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2024年10月11日,遊客在佛光寺東大殿參觀。

山西大同懸空寺位於恆山腳下,成立於北魏後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2025年2月28日攝)。

位於山西朔州市的應縣木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1056年),塔高67.31米,上下連接的全部架構均由卯榫咬合而成,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建築(2025年3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

位於山西朔州的崇福寺建於唐代,建築奇巧壯觀,氣勢恢宏。 1988年,崇福寺被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2024年11月21日拍攝的崇福寺(無人機照片)。

山西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內保存著300餘處文物、近4,000棟傳統建築。這是平遙古城夜景(2024年5月9日攝)。

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山西考察

在平遙步行感受古城的歷史點滴

對統籌經濟發展及文化遺產保護

作出重要指示

巍巍太行,悠悠黃河

孕育出燦爛的三晉文化

保護好珍貴的文化遺產

是歷史留給山西的重要責任

近年來,山西謹記囑托

加強技術、人才、制度建設

持續加大保護力度

讓古老的文化遺產煥發新生

綻放時代光彩

2024年2月27日,在山西大同市雲岡石窟,雲岡研究院數位化保護中心工作人員潘鵬(左)和同事李敏在採集影像。近年來,雲岡研究院的“文物醫生”團隊紮根石窟,透過建立檔案、數位化技術採集、文物保護修復等多種手段對石窟進行“望聞問切”,加強對雲岡石窟的研究和保護,為文物保護和修復提供重要支撐。

2024年2月27日,雲岡研究院壁畫文物修復室工作人員王建國正在修復壁畫。

2024年3月16日,在山西長子縣法興寺圓覺殿,天王寺法興寺崇慶寺文物所副所長張宇飛記錄宋代彩塑的保存狀況。張宇飛從1993年開始擔任法興寺文保員,在日常講解之餘,他透過查閱史料、研讀碑文、請教專家、走訪鄉民等方式,挖掘文物背後的故事,透過自媒體發表介紹山西文化遺產的原創文章百餘篇。

山西平遙古城城牆和護城河一角(2024年5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近年來,地方政府透過加固城牆、維護歷史建築、逐步建立古城違建整治長效機制等措施,使這座「活生生的古城」散發新的生命。

2023年3月25日,全國文物產業職業技能競賽在山西太原舉行,全國兩百餘名選手現場比拼文物修復和考古探掘技術。這是參加木作文物修復師比賽計畫的選手製作木質傳統建築構件。

位於山西晉城沁水縣的湘峪村,是依山而建的城堡式古村落,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近年來,當地在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的基礎上,修繕代表性院落、完善配套設施,古村落煥發出新活力。

統籌發展、經營與保護

是守護古建財富的重要課題

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共進

專業研究同大眾文化共鳴

千禧年山川間

一條歷史與現代交織

文化與產業共振的發展之路

已然顯現

位於太原的晉祠,是祭祀西周初晉國首任諸侯唐叔虞的祠堂,是集中國古代祠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於一體的珍貴的千年古祠,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這是2024年7月25日,遊客在晉祠博物館參觀。

2024年,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橫空出世,帶火了位於山西臨汾隰縣的小西天景區。 2024年國慶假期,這個常住人口不到10萬的小縣城,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這是遊客在小西天景區參觀。

從「古建粉」到從業者,「80後」楊傑用自己的創業經歷,展現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實踐可能。他創立的晉行記研學中心,聘請專業人士深入解解,為喜愛古建的遊客提供「沉浸式」研學體驗。這是2023年5月20日,楊傑帶領遊客到山西長治參觀淳化寺古蹟。

  2024年7月17日,遊客在太原古縣城遊覽(無人機照片)。

  2024年7月10日,山西科技學院的學生在湘峪古堡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