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IP敘事」到「文旅雙向奔赴」——2024—2025吉林雪季系列觀察

從「文化IP敘事」到「文旅雙向奔赴」——2024—2025吉林雪季系列觀察

從「文化IP敘事」到「文旅雙向奔赴」——2024—2025吉林雪季系列觀察

2025年3月28日   來源:吉林日報

當冰雪遇上文化,吉林玩了新花樣!

  傳承冰雪文化基因、打造冰雪文化IP、拓展冰雪文旅場景,在文化IP敘事下,吉林走出了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冰雪文旅發展路徑。

  「怎麼抓好旅遊呢?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抓好人無我有的東西。」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推動文旅高品質發展方法論,吉林做活做靚「人無我有」冰雪文化新篇章,用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賦能激發旅遊發展,以旅遊文化傳承發展內冰雪生動力。在文化「出彩」與旅遊「出圈」的「雙向奔赴」中,吉林冰雪文旅迸發出更多可能。

  冰雪文旅「高地」如何打造?

  ——從一場冬捕看吉林冰雪文化的傳承創新

  祭湖醒網、馬拉絞盤、冰下走網……一場冬捕盛宴正在千里冰封的查乾湖上演。頭戴狐皮帽、身披羊皮襖、手持令旗的「魚把頭」一聲令下,巨大的漁網被緩緩從冰下拉出,隨著數萬條活魚從水中「躍」起,「冰湖騰魚」的盛景讓傳承千年的漁獵文化在冰騰雪地中再度「沸騰」。

  慕名而來的江蘇遊客王涵,一邊用手機記錄著眼前震撼人心的畫面,一邊激動地向親友介紹:「查乾湖冬捕太壯觀了。沒想到能現場觀看到北方少數民族最原始的捕魚方式,這趟查乾湖之旅真是不虛此行。沒想到能現場觀看到北方少數民族最原始的捕魚方式,這趟查乾湖之旅真是不虛此行。」從傳統漁業活動到享譽海內外文旅的品牌去年雪季以來,松原市持續挖掘冬捕活動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創新打造沉浸式探秘冬捕文化主題園區-查乾湖龍魚部落度假區,推出了冰下走網研發、冬捕VR體驗等活動,「冰雪+漁獵文化」的組合讓冬捕兼具古風潮韻。光是查乾湖景區就接待遊客17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21.96%。

  同時,查乾湖的冰雪文化創新版圖早已超越捕魚本身。

  在查乾湖魚皮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徐毳的工作室內,一張張魚皮化作《冰湖騰魚》《冬捕圖騰》等藝術品。她將傳統雕刻與現代設計融合,開發出千餘款文創產品。在她的作品中,“魚皮畫不再是陳列品,而是能帶走的查乾湖故事。”

  在湖畔的查乾湖漁村餐廳內,工作人員熱情地向遊客介紹著全魚宴的「文化簡歷」:「我們以查乾湖特產鮮魚為原料,採用爆、炒、熘、燴、燉、蒸、燜等烹飪技藝,推出風味別緻的魚宴,像秀水魚鰾、芙蓉魚片、皮芙子等都是非餃子的延伸。

  在漁獵文化博物館內,非遺、冬捕用具、魚類標本等展區,系統介紹了冬捕的沿革變遷,將冬捕文化、技藝與其所承載的「精神圖騰」一一展示…

  創新是最好的文化傳承。讓傳統文化煥發新魅力,已成為當地冰雪文旅發展的「流量密碼」。

  冰雪文旅「地標」如何塑造?

  ——從一個民俗園看吉林冰雪文化的多元民族交融

  走進位於延邊州的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屋簷下、建築旁、雪地裡,身著朝鮮族各款服飾的遊客,或回眸笑語,或執扇遮面,接連響起的快門聲記錄下唯美瞬間,也留下旅途中的美好回憶。

  當觀光園區連結少數民族文化脈絡,體驗「一站式」穿朝鮮族服飾、觀朝鮮族建築、品朝鮮族美食,讓打卡中國朝鮮族民俗園成為不少遊客吉林旅行清單的必選項。 「這裡不僅可以觀賞朝鮮族民族風格的建築群,更可以沉浸式體驗朝鮮族風情。」中國朝鮮族民俗園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更好地打造出民族風情與餐飲魅力交織的冬季旅遊盛宴,民俗園將民俗風情展示、文化演藝體驗、三屆民宿、古樸建築等特色菜區創作特色等民俗體驗為載體,在2024—2025雪季為82萬人次遊客帶來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民俗園之所以在本雪季大放異彩,主要是我們透過『冰雪+民族文化』的跨界融合,將朝鮮族傳統服飾、歌舞、飲食與冰雪景觀結合,打造沉浸式體驗感,讓遊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這其中,民族文化是我們發展冰雪文旅的核心吸引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這個雪季,我省各地大膽創新,將民族文化與旅遊資源巧妙融合,碰撞出不一樣的冰雪文旅「新玩法」。在浩瀚冰原看蒙古族雪地賽馬,到吉林市「冰雪烏拉城」重溫彼時「龍興之地」的鮮活樣貌,沿「吉線G331」探秘邊境地區特色村落、民族風情…「我們突顯朝鮮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國特色,支持延吉朝鮮旅遊民俗園、吉林市旅遊區等特色遊園表示,多元民族文化是吉林文旅發展的特色資源,吉林擁有各級各類非遺代表性項目331項,代表了東北大地上各民族文化的交匯與融合,在中華民族多元文化格局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具有獨特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 “未來,我們將透過申報國家級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舉措,更好地促進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助力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

  冰雪文旅「名片」如何輸出?

  ——從博物館看吉林冰雪文化的國際視野

  當北歐傳統冰雪賽事邂逅東方冰雪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答案或許就蘊藏在一座小小的博物館中。

  從「瑞典瓦薩」的起源,到「中國瓦薩」的輝煌歷程,再到中國長春淨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的激情瞬間,位於長春市淨月潭公園的中國瓦薩博物館,將一段跨越時空的「冰雪奇緣」故事向遊客喲道來。從瑞典的百年雪板到長春的粉雪賽道,從北歐的冰原精神到中國東北的“冷資源熱效應”,這座博物館不僅記錄著冰雪運動的跨國交融,更折射出吉林冰雪文旅發展的國際視野。

  「為了更好地在中國長春淨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中傳承和發揚冰雪文化,今年,中國瓦薩博物館特別設置了『裸眼3D’全息炫屏、AI換裝拍照區、農旅融合體驗展示區,將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靈芝、人參春產副能展示,利用國際賽事之機傳播本土文化,將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靈芝、人參春能陳列展出,利用國際賽事之機傳播本土文化,用地域文化總經理。

  以冰雪之名,向世界輸出吉林文化新名片。在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國際冰雕展吸引世界各地的冰雕師齊聚長春,一件件精緻唯美的冰雕作品,讓雕塑藝術與冰雪文化的融合有了“可及可感”的生動詮釋;在長春市動植物園,猴王出世、大鬧天宮、南天門、火眼金山活動、五行山遊園的世界範圍最廣袤、冰雪文化中最有魅力的風景。美猴王“雪餅猴”漂洋過海,“火”到海外;巍巍長白山下,從網絡文學IP中走出的“雲頂天宮”,為遊客帶來“不知今夕何夕”的全新旅遊體驗,引得海內外遊客競相前來打卡……“冰雪攜手”

  文化拓寬了冰雪的打開方式,冰雪承載著文化歷久彌新的魅力。吉林冰雪文化IP還會說出怎樣的生動故事?下個雪季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