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十一月 【2022 探訪足球起源文化之旅】活動上線-蹴鞠文化
【2022 探訪足球起源文化之旅】活動上線
該活動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旨在以蹴鞠文化為媒,推介齊魯文化
蹴鞠文化簡介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系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
西漢劉向編選的《戰國策》和司馬遷的《史記》都留下了蹴鞠最早、最明確的記載。蹴鞠在中國綿延了兩千多年。它濫觴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古都臨淄,在漢代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在唐宋時期走向全面繁榮。彼時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都對蹴鞠樂此不疲。
在漢代,蹴鞠迎來了歷史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此時的蹴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作為軍事中訓練士兵的手段出現;另一種則是以娛樂表演為目的樂舞蹴鞠,是唐宋時期白打蹴鞠的雛形。
作為軍事訓練的蹴鞠與今天的足球運動頗為相似,具有很強的對抗性和競技性,“僻脫承便,蓋象戎兵”,既要求士兵能快速奔跑,又要有對抗推摔的能力,對體能、團隊和紀律性都有很好的鍛煉。
圓形的鞠、方形的圍牆,象徵著天圓地方,陰陽相對,仿效一年12個月,12人對陣抗衡,反映了“天人合一,效法自然”的觀念。比賽有裁判主持叫“長”或者“平”,有統一的競賽規則,還特別強調裁判要公正執法,可見當時的蹴鞠已經具備了競技運動的雛形。
蹴鞠對現代足球的產生具有重要影響。 2004年7月,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足球博覽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國際足聯和亞足聯公開宣布,中國是足球運動的發源地,世界足球起源於中國山東淄博臨淄地區的蹴鞠。
蹴鞠的比賽形式
蹴鞠這項古老的體育運動包括三種典型形式,分別為直接對抗、間接對抗、白打。
直接對抗時,設鞠城即球場,周圍有方牆。比賽雙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門;場上雙方進行身體直接接觸的對抗,就像打仗一樣,踢鞠入對方球門多者勝。
間接對抗時,中間隔著很高的球門,球門中間有一尺多的“風流眼”,雙方各在一側,在球不落地的情況下,能使之穿過“風流眼”多者勝。
蹴鞠比賽表演
白打則主要是比賽花樣和技巧,亦稱比賽解數,每一套解數都有多種踢球動作,如拐、躡、搭、蹬、捻等,古人還給一些動作取了名字,如轉乾坤、燕歸巢、斜插花、風擺荷、佛頂珠、旱地拾魚、金佛推磨、雙肩背月、拐子流星等,比賽時要使出渾身解數。
中國古代文物中的蹴鞠文化
漢代蹴鞠紋肖形印,是與蹴鞠有關的典型文物之一。肖形印,指印面只有圖像並無文字的一種古代鈐印,其起源可上溯至戰國時期。漢代蹴鞠紋肖形印,採用鑿刻的製作工藝,印章內容是兩個在蹴鞠娛樂的人物形象。它的表現手法非常簡練,寥寥數筆,卻將蹴鞠形像傳神會意。
蹴鞠紋肖形印
宋遼時期的三彩蹴鞠瓷俑,收藏於齊文化博物院。俑的形態是一胡人老者,頭飾尖頂卷沿圓帽,高鼻,雙目深凹,長鬍鬚,雙耳垂肩,身著長袍,襯前開身短衣,腳穿圓頭高靴,站立於方形基座上,右手抬至頸部,左手託一鞠,胸部露出四個圓形鈕扣,歪頭斜視,似在思考。
三彩蹴鞠瓷俑
元末汪雲程著《蹴鞠圖譜》(清再版印),是研究宋代民間蹴鞠活動的一部重要文獻。它系統介紹了宋代的蹴鞠解數、白打場戶、社會習俗以及禮儀規矩等,從文風來分析,應為底層鞠客整理編寫。書中罕見人物圖譜版畫,字跡清晰規正,印版精良,極為難得。
《蹴鞠圖譜》·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