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八月 推進文旅融合工程 生動呈現長城文化
發佈時間:2020-08-03 10:37 來源:中國旅遊報 編輯:馬思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文化和旅遊部與長城沿線省份積極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推動長城文化和旅遊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2019年8月,習近平在甘肅嘉峪關察看關城並聽取長城保護情況介紹。他強調,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
近年來,隨著文旅融合深入推進、大眾旅遊持續發展,長城文化和旅遊業態不斷湧現。作為《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重要內容之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建設保護規劃加緊編制。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長城文化和旅遊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文旅亮點紛呈
近年來,文化和旅遊部以及長城沿線各地深入挖掘長城文化價值、景觀價值和精神內涵,推動長城精神與時代元素相結合,使之成為新時代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文明、宣傳中國形象、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長城沿線各地文化和旅遊業發展可謂亮點紛呈。
今年7月3日起,八達嶺長城景區拉開“夜遊長城”大幕,每週五、週六開放夜間服務。夜幕降臨,燈光照耀下的長城猶如玉龍游走在群山峻嶺之間,山下特色旅遊文化街古色古香。為配合“夜遊長城”,景區對特色旅遊文化街進行提質升級,街道少了一些商業味道、多了一些文化氣息。以“長城禮物”為代表的文創商店燈光明亮,遊客徜徉其中,精心挑選心儀的文創產品。融入長城和延慶元素的微型特色演出在文化街上演,遊客可隨時駐足觀看。還有古裝換裝體驗、網紅打卡拍照、特色住宿等,遊客可以隨心體驗。“夜遊長城項目成為北京延慶區發展夜經濟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促進旅遊業從‘玩起來’向‘住下來’升級。”八達嶺特區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王鐵林說。
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長城遺址共有1507公里,包含了秦代至明代的歷代長城遺址。寧夏在做好保護和傳承基礎上,大力發展長城文化和旅遊業。銀川5A級景區水洞溝依託景區內長城遺址,每年開展“夯築長城 探秘歷史”活動。7月25日,內蒙古鄂托克前旗蒙古族希望實驗小學教師牛文軍帶領學生參加水洞溝景區“夯築長城 探秘歷史”研學活動。牛文軍說:“作為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長城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歷史豐碑、文化之魂。登長城,遠眺南北兩端不同的地貌,聽長城故事,內心自豪感油然而生。”
山西存有周代至清代的3500公里長城遺跡。其中,忻州代縣的雁門關是長城九大關隘之一,2009年以來,當地陸續投資5.6億元對雁門關長城實施文物修復等工程。“我們舉辦國際徒步大賽、登山比賽、騎遊大會、邊塞文化旅遊節,以及徵文、長城攝影大賽、摔跤節等大型活動和體育賽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2019年接待遊客破百萬大關。目前,正在打造沉浸式體驗景區。”代縣銀泰雁門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俊亮說。
據瞭解,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涵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區市。隨著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啟,各地紛紛加大了長城文旅的創新發展力度。
重視保護工作
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各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長城保護工作,積極推進長城文物、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基礎工程。如實施長城重大修繕保護專案,加強長城文化景觀及周邊自然景觀、生態環境保護,探索“互聯網+”、AR、VR等互聯網、數位化展示手段,建設長城遺產監測預警體系等。各地在長城保護與旅遊發展結合方面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
陝西省榆林古城又稱榆林衛城,是明長城九邊重鎮之一。當地按照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把榆林衛城作為一個整體旅遊景區進行打造,將老街古建、歷史文化、地域特色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當地十分注重保護工作,近年來共投入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近2000萬元用於榆林衛城的保護與管理,先後實施了星明樓、萬佛樓、鐘樓等古建築保護維修工程。同時,聯合其他九邊重鎮,成立九邊文化聯盟,有力推動九邊文化研究、傳承與傳播。《榆林衛城保護規劃(2018—2030)》目前已經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待修改完善後報請省政府公佈。榆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仲平說,除了正在著力打造的榆林衛城、鎮北台,紅石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專案一期工程目前已啟動。
內蒙古境內長城總長度為7570公里。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長城保護工作,採取了很多有力度、有創新的措施。比如,自治區政府與各盟市簽訂了《長城保護工作責任狀》;向社會公佈全區長城牆體、關堡等1萬多處長城遺存,明確保護範圍;創新長城保護執法巡查模式,組建了長城保護隊,2020年為全區長城沿線103個旗(縣、市、區)配備了無人機巡檢設備。據介紹,內蒙古於2019年12月正式啟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成立了內蒙古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領導小組,預計今年10月編制完成建設保護規劃。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副所長于冰認為,統籌好長城保護和旅遊開發的關係,重點是回歸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這是其協同融合的核心。長城在中國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非同尋常,因此,在政府、專業機構、企業主導的同時,還應組織開展公眾意見徵詢和社區共建共用。這將有助於降低“保護卻無人理解”“開發卻無人問津”的風險。
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和旅遊部以及長城沿線各地積極利用長城資源,通過文旅融合等方式,助力周邊鄉村振興。各地在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過程中大力實施環境配套工程,有效帶動了周邊鄉村地區基礎設施提升;積極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配套,惠及很多長城周邊村落。各地還不斷加大長城旅遊宣傳力度,幫助長城周邊鄉村旅遊點引來更多投資者、遊客。
遼寧境內的長城,大多分佈在各個城市的遠鄉近郊。近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各地逐步形成了多種“長城+”發展模式。丹東市虎山長城是明長城最東端起點,也是當地知名景區。秦愛曉一家住在虎山長城腳下,他們瞅准了旅遊發展的好時機,建起了玫瑰花種植園,花季的時候,通過旅行社將登長城的遊客引來賞花、購物,花季過後集中生產玫瑰酒、玫瑰花餅等。經過不斷經營,秦愛曉家的玫瑰園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點。葫蘆島市西溝長城也是小有名氣的旅遊點,很多遊客慕名而來登長城,周圍農民自發地做起了農家樂。“每逢週末,來我們這兒登長城的人很多,順便也就在我們這吃頓農家飯,遊客感覺很不錯。”喜來農家樂創辦者張淑華說。
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村依託“雄關”“泉水”做起旅遊文章。“娘子關是山西的東大門,與河北接壤,每個雙休日都有大量的河北遊客來到娘子關旅遊。”娘子關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一些村民辦起了農家樂,臨泉農家、水上人家、萬驛棧等相繼開業迎客。
孫玉貴世代居住在寧夏鹽池縣興武營村,就在當地重點打造的長城文化旅遊帶上。2018年興武營遊客服務中心建成,離他家不到100米。“2018年,我看到長城旅遊吸引很多遊客,就不再外出打工,在村裡開起農家樂。今年雖有疫情影響,但收入超過5萬元應該沒問題。”孫玉貴說,隨著長城文化旅遊帶建設,興武營村停車場、遊客接待中心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裡24戶中已有16戶經營農家樂。
當前,長城沿線各地紛紛建立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機構,合力推進長城保護與資源利用,長城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也將掀開新的篇章。
(採訪組成員:王文華 王濤 任麗 周鳳文 楊竣傑 李志剛 執筆:李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