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非遺﹒影像展”今日上線 擁抱身邊的非遺

“雲遊非遺﹒影像展”今日上線 擁抱身邊的非遺

發布時間:2020-06-08 15:52 來源:文化和旅遊部政府門戶網站 編輯:李曉霞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已臨近,文化和旅遊部首度開展“雲遊非遺”全線上推廣活動。本次活動重頭戲“雲遊非遺﹒影像展”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嗶哩嗶哩、酷狗、微博在內的8大網絡平臺承辦,今日全面上線,持續至6月14日。

千餘紀錄片講述:“非遺傳承人”的匠心故事

非遺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是國之瑰寶。正是由於傳承人的堅守,非物質文化遺產才歷盡滄桑仍熠熠生輝。由於傳承人的這種核心性與不可取代性,加之傳承人普遍年事已高,少部分非遺項目生存狀態仍然堪憂。傳承人所承載的技藝、經驗、文化記憶與教學能力,是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核心內容與動力來源。

201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試點啟動,資料收集與影像記錄並舉,對傳承人進行口述史、實踐、教學的全方位記錄,對已有文獻進行收集,建立傳承人專題資源庫,並將記錄成果製作成紀錄片,進行公共傳播。

本屆“雲遊非遺﹒影像展”將呈現給公眾的片單中不乏難得一見的珍貴記錄影像:《吳修富的肉連響》,一種瀕臨滅絕的民俗舞蹈在七旬高齡老人的推動下火遍恩施州。《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這一個人的“劇團”,鼓聲幹淨俐落,輕重緩急有序,刻畫木偶人物角色惟妙惟肖,說唱戲文字正腔圓,聲音剛勁豪放。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人們文化生活的視線逐漸轉變,布袋戲慢慢退出人們視野,許多老藝人轉行或隱退,劉永安卻選擇堅守,至今依舊從事邵陽布袋戲的傳承教學、研究、演出工作。《沈少三——撂石鎖》記錄有“一代跤王”美稱的沈少三曾讓“撂石鎖”這項絕技驚艷天下,今年已90高齡仍義務教20多個孩子學習“撂石鎖”傳統技藝。楊棲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楊氏家庭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已於2016年過世,但《楊氏家庭泥塑》紀錄片保留下那易逝的年華和永存的技藝。

此外,《手造中國》《大匠之夢》《戲夢關東》《甲子漆藝》《平遙布鞋》等千餘部紀錄片都在此次“雲遊非遺﹒非影像展”公開展示,通過網絡平臺的深度介入,豐富非遺傳承人記錄影像的傳播方式,為觀眾深入瞭解非遺提供便利平臺。

專題專區設置:非遺內容浩繁卻能娓娓道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和獨特魅力的直觀展現,關系到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身份標識和價值追求。在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中,“非遺”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承載著每個人的情懷和記憶。

本屆“雲遊非遺﹒影像展”特別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 系列專題片,從“心”出發,以初心、本心、匠心、仁心、恆心等五個不同的角度呈現當下非遺傳承和保護成果。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非遺”展現著古老智慧在當代社會的延續和創新﹔ “非遺”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承載中國價值,也凝聚中國精神。

《非遺﹒初心》聚焦中國非遺美食,詳說傳統食物的內涵,共同挖掘那些已傳承千百年的非遺美食記憶。《非遺﹒本心》從傳統音樂、傳統舞蹈以及傳統戲劇、傳統曲藝方面入手,通過視頻記錄反映傳統演藝的魅力。《非遺﹒匠心》展現非遺傳統手工藝,向人們展現民族文化基因的絢麗色彩,彰顯文化自信。

從2006年起,先後有四批七大類83項傳統醫藥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助下,借助家傳和師承為主的“活態傳承”,傳統醫藥類非遺有了新的身份歸屬和價值引導,獲得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更強勁的發展動力。《非遺﹒仁心》以醫者仁心的角度,展現傳統中醫的獨特魅力。

摔跤、射箭、舞獅、龍舟、騎術、馬球不一而足,縱觀列入非遺名錄裡囊括生產、軍事、健體、競技、娛樂等多元化屬性的傳統體育運動,《非遺﹒恆心》詳述了傳統體育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結合本屆“雲遊非遺﹒影像展”各聯合承辦平臺的特色,專區與專題片呼應生輝。騰訊視頻以“人間煙火”作為切入點,以幾十部優質的風味美食紀錄片,打造千滋百味的非遺美食標簽,吸引廣大觀眾在飽覽視覺盛宴的同時,從不斷發展的飲食文化中,感受非遺技藝傳承裡始終不變的初心﹔優酷專區集中展示站內《穀雨中國》等幾十部文化紀錄片、高清戲曲選段以及百餘部傳承人記錄影像,同時將開啟“非遺公開課第二季”公益直播,用數字化手段賦能非遺保護、傳承及推廣﹔愛奇藝非遺專區中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多部熱門影視劇集和講述百姓生活中非遺的紀錄片《講究》等數百部影像作品,打造傳統美學大賞。

非遺再創造:名人明星助陣 吸引非遺“新青年”

當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結合,“再創造”與“新展示”成為非遺對接當下社會的最大亮點,那些久遠的非遺故事、精美的非遺手工藝、獨具風格的民俗與傳統演藝、讓人流連忘返的傳統美食,以及蘊藏著古老智慧的傳統醫藥和傳統體育都將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生活裡。他們都是“身邊的非遺”,實現跨越時代的傳承、傳播,在創新中熠熠生輝。

一群活躍在舞臺和熒屏,有著眾多年輕粉絲的知名演藝人,紛紛在此次影像展中為非遺“打Call”。岳雲鵬、阿雲嘎、黃明昊為家鄉的非遺代言,郭德綱、譚維維、郭麒麟、朱正廷等為傳統藝術發聲,張國立、沈騰、鄭雲龍、畢雯珺呼籲大家關注民俗、民間文學、傳統體育……名人明星發揮引導作用,吸引更多年輕人群成為關注、喜愛非遺的“新青年”。正在熱播的網絡綜藝《創造營2020》學員希林娜依﹒高、張藝凡、王藝瑾等多位青春偶像也積極參與了影像展活動中“這就是非遺”系列短視頻的錄制,化身“非遺守護人”,為青少年朋友講述身邊的非遺,身體力行為傳統文化助力。

酷狗音樂日前發布《酷狗非遺音樂圖鑒》,其中數據顯示,“非遺”相關音樂在平臺中累計播放已達574億次,時長約32億小時,相當於36.5萬年,而這個龐大數字的背後,是超過1億+90後、00後新生代網友的“流連忘返”。單以昆曲這一門類為例,90後、00後群體在過去一年內通過酷狗收聽了27.5萬次昆曲,播放時長累計超過16萬小時。同樣,據嗶哩嗶哩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站內傳統文化愛好者人數超過8千萬人,其中83%年紀在24歲以下。這些“非遺新青年”為我們的非遺活態傳承增加了無限可能。

此次“雲遊非遺﹒影像展”立足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以跨界的方式,讓非遺無界。酷狗以“聽見非遺﹒音樂留聲機”為主題設置了專區,通過音頻、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以年輕化的表達推動非遺音樂的傳播與傳承﹔在嗶哩嗶哩建立的非遺專區中,眾多年輕人自發錄制剪輯了涵蓋傳統服飾、手工藝、武術等品類豐富的非遺視頻,以青年人的視角講述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讓年輕人成為非遺傳承的實踐者,是非遺傳承的必由之路。非遺“新青年”將以新的打開方式,加入守護傳統瑰寶的隊伍。

擁抱身邊的非遺:人民的非遺 人民來共用

此次活動主題中值得關注的一個核心點是“擁抱身邊的非遺”。什麼是身邊的非遺?或許是我們早餐的一碗熱乾麵、立春不能少的醬肘子、端午必吃的一口粽子,或許是課間操上一起跳起的擺擺舞,又或許是兒時回憶裡的那一個面人兒和糖畫,非遺一直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點滴裡。

在這次影像展中,承辦機構邀請到多位非遺傳承人、網絡達人、青年偶像錄制非遺知識普及系列短視頻,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面人”“臉譜”“釀酒”“炒茶”“孔雀舞”“古琴”等百姓身邊的非遺,和廣大網友一起發現自己生活裡的非遺,成為精彩非遺的守護人。讓非遺在遇見生活的同時,更能成為被大眾重視和瞭解的獨特存在。

快手、抖音、微博、今日頭條、西瓜視頻、騰訊新聞等各網絡平臺都上線了多樣的線上參與活動,換一種打開方式,讓傳統文化與網友間的距離無限拉近。這種“拉近”一方面開啟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讓傳統文化通過互聯網汲取了全新的生命力,從以往單方面的普及宣傳,轉變為網友們的自發參與。用戶可以拍攝、上傳自己身邊的非遺短視頻和圖片,分享、傳播非遺的點滴﹔也可以打開直播和大師一起探秘工作室、連麥學技藝,暢聽精彩的線上非遺音樂會﹔在參與相關微博話題互動中,更是有機會獲得各類精美的非遺產品。在互動的過程中一起發現、傳承大美非遺。

從觸網到入網、從輸血到造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源自生活、發端民間﹔傳承不輟,歷久彌新。非遺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是世代沿襲的生活文化習慣,承載厚重的文化積澱,凝聚各民族傳統文化精髓。傳統文化在“互聯網+”環境下讓人們看到更多、更強大的可塑性,也打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良好局面。鑒往知來,文化遺產的背後,承載著歷史的發展脈絡,彰顯著文明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