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更好助力脫貧攻堅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更好助力脫貧攻堅

發布時間:2019-03-11 09:06 來源:中國旅遊報 編輯:馬思偉

  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幹、精准施策,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就旅遊特別是鄉村旅遊如何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本報記者採訪了部分兩會代表、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表示,旅遊是一些地區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當前各地大力推進全域旅遊,推動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農村地區把農業、農村、農民與旅遊業深度融合,這是很好的理念和機制。同時,還要推動旅遊業等創業創新,為鄉村發展增添內生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紮蘭屯市副市長杜明燕表示,鄉村旅遊正成為鄂溫克族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長期以打獵、飼養馴鹿為生的鄂溫克族放下獵槍,積極發展以馴鹿觀光、鹿產品開發為主的鄉村旅遊,邀請遊客“做一天鄂溫克人”,實現了旅遊脫貧。鄂溫克族自治旗和各民族鄉的姑娘們紛紛製作太陽花、柳條包、五畜繩、恩格日奶酒、勒勒車等手工藝品和生活用品,不僅傳承、發揚了傳統文化,還帶動了更多人增收致富。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表示,鄉村旅遊是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的綠色產業,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不過,對於地廣人稀的邊遠地區來說,發展鄉村旅遊、提升文化影響存在著無法回避的短板。為此,應鼓勵有條件、有意願的收藏家到鄉村去,開辦各類展館,以填補人文景觀匱乏、缺乏歷史文化氣息這塊短板。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酉陽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會主任冉慧表示,該村將立足區位優勢,抓好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鄉村旅遊,繼續打造好“桃源人家”民俗品牌,在農旅、文旅結合,以及規範化管理、專業化經營等方面進一步探索,讓老百姓吃上“旅遊飯”。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副主任閔慶文表示,無論在生態保護過程中,還是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都不能忽略廣大農牧民的需求,要鼓勵其利用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農業遺產等生態和文化資源發展旅遊,從而保障生計,提高生活水準。

為此,首先要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其次,要提高農民的直接參與程度,增強其通過旅遊脫貧致富的信心﹔最後,要從旅遊角度對農業景觀、農業生產過程和農業產品進行打造,將農耕文化轉化為旅遊資源,促進農旅融合。比如,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將梯田、香豬等農業資源和苗鄉侗寨等傳統村落以及鼓樓、大歌等文化遺產相結合。

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工商學院院長牛三平表示,旅遊業發展可以對鄉村振興起到非常大的助力作用,特別在鄉村面貌改善、人員素質提高、村民就業等方面。同時,通過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發展也為城市人休閑提供了去處,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體驗。

全國政協委員、西華大學副校長鄭鈜表示,旅遊扶貧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非常直接、非常明顯。在很多旅遊業發展較好的鄉村,農民可以直接從旅遊業增長中分享利益,這是旅遊扶貧的一大優勢,可以讓農民鼓足幹勁。另外,旅遊扶貧要可持續,要避免貧困人口產生“等、靠、要”思想,關鍵在於提高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扶貧要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昌芹認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非遺大有可為。“農村是非遺植根的重要土壤,通過非遺傳承和發展,可以形成特色產業,對農村產業進行有效補充,從而帶動農村群眾增收致富。”近年來,赤水市多次組織竹編工藝技術培訓班,培訓學員超過1000人。這些學員大多是當地留守婦女或貧困戶,她們掌握了一項謀生技能,實現了就業創業、增收致富。楊昌芹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出臺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導全國各地特別是西部地區對非遺資源進行全面、系統整合和開發。(李鳳 王洋 李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