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開展系列活動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

故宮博物院開展系列活動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

發佈時間:2018-05-18 14:06 來源:故宮博物院 編輯:楊倩

自國際博物館日設立以來,每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都會在5月18日舉辦主題慶祝活動,旨在使社會公眾認識到,博物館是促進文化交流,豐富文化生活,增進人們之間相互理解、合作,實現和平的重要機構。今年,也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這一主題的涵義就是讓博物館成為連接公眾與多元文化的紐帶,用創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眾來到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文化氛圍,獲得深刻新鮮的文化體驗,共用豐富的文化成果。

雙榆樹小學舉行少先隊員入隊儀式並參加故宮教育實踐活動文化和旅遊部政府門戶網站記者楊倩 攝

“故宮連接你我,藝術改變生活”美術創作活動現場文化和旅遊部政府門戶網站記者楊倩 攝

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清明上河圖3.0》虹橋球幕影院展廳文化和旅遊部政府門戶網站記者楊倩 攝

博物館日當天,故宮博物院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觀眾與博物館有效“連接”。包括系列宣教活動,比如讓特殊兒童、中小學生來到紫禁城,參與豐富多彩的藝術創作、主題參觀、互動課程、文物保護體驗,有故宮志願者為觀眾提供專館講解、參觀諮詢、主題宣講等服務,還有國家大劇院民樂演出帶來別樣的視聽體驗;在箭亭廣場,根據故宮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圖》研發的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拉開帷幕,巨幅互動長卷、孫羊店沉浸劇場、虹橋球幕影院三個展廳,融合了多種高科技互動藝術,構築出真人與虛擬交織、人在畫中的沉浸體驗;在延禧宮,“明代正統、景泰、天順禦窯瓷器展”很多展品為首次展出,使人耳目一新,也領略到此三朝禦窯瓷器的不同風格,及其在陶瓷史上承前啟後的歷史內涵與文化價值;在神武門城樓展廳,“硯德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精彩開啟,大部分展品為首次展出,為觀眾開啟一扇瞭解清代宮廷御用硯的種類、藝術價值、文化內涵的視窗;此外,“數字故宮”也發佈多項視聽新體驗,記錄養心殿研究保護過程的高分紀錄片《故宮新事》第二集發佈,“故宮出品”App之《紫禁城祥瑞PRO》全面升級、重裝亮相,同時特別推出“玩轉故宮”小程式,以輕應用玩轉“大故宮”,以諸多“新方法”連接“新公眾”。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如今,在超級互聯的世界裡,社會交流溝通變得日漸複雜、多元和融合,博物館也必然融入這一潮流。博物館是連通社會生活、文化景觀和自然環境的紐帶。為了充分發揮這種連通作用,不斷吸引新的觀眾並增強彼此的聯繫,博物館必須開創文物藏品闡釋與展示的新方法。這種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僅是新科技、新媒體的探索與實踐,還包括理念的變革與創新。因此,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對於快速發展的中國博物館事業來說,也可謂正當其時。

單霽翔認為,一座博物館要想向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打開塵封的歷史,解讀經典的文化,就需要用生動的、喜聞樂見的“新方法”來加以表達,採取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傳遞出社會“正能量”,這些方法恰恰是講好文物藏品故事的重要元素。長期以來,我們只把走進博物館的人們視為觀眾,而今天“超級連接的博物館”,通過互聯網技術、數位技術,可以使更多沒有機會走進博物館的人們,也成為博物館的忠實“新公眾”,享受博物館文化。如此,博物館的服務物件將從“千萬觀眾”,擴大為“億萬觀眾”,這是新的機遇與挑戰,也是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的職責所在、目標所在。

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副院長宋紀蓉、馮乃恩等院領導出席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