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三月 5A景區-湖北宜昌市三峽大壩-屈原故里旅遊區
宜昌市三峽大壩-屈原故里旅遊區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位於宜昌市秭歸縣鳳凰山,北枕高峽平湖,西和南依秭歸新縣城,東連三峽大壩,景區總面積33.3公頃。景區是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塚為主要內容的屈原文化旅遊園區;以峽江皮影、巫術表演、船工號子為主要內容的非物質文化展示園區,是全國一流的非遺保護傳承基地。距三峽大壩的直線距離僅600米,站在景區的鳳凰山頂,三峽大壩可一覽無餘,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5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屈原故里景區位於秭歸縣新縣城,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占地面積約500畝,高峽平湖美景盡收眼底,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於此,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區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為主的屈原紀念景區,以新灘古民居、峽江石刻、峽江古橋等為重點的三峽古民居區,以及屈原文化藝術中心、濱水景觀帶等景點。
屈原故里景區開發建設是以激揚屈原文化、追溯峽江楚韻、擁覽天築情懷為主題思路,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蘊,增加文化內涵,把秭歸縣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與屈原文化資源結合起來,培育和發展具有巴風楚韻的文藝、戲曲、表演和飲食,拓展和發掘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祭祀、娛樂活動和旅遊服務專案;同時注重開發具有三峽地方特色的歷史文物、宗教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內涵豐富的旅遊產品。
屈原祠是該國家文物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裡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遷建至歸州,更名為“屈原祠”。如今,因三峽大壩建設,新建的屈原祠位於鳳凰山的山梁上,面向東南,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有山門、兩廂配房、碑廊、前殿、樂舞樓、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築組成。
屈原故里景區的開發建設重在宏揚中國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把屈原和秭歸豐富的文物資源、歷史文化與生態旅遊資源結合起來,打造三峽文化旅遊精品,最終打造成三峽地區文物保護的示範區、全國著名的文化旅遊區。
歷史文化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內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裡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
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屈原祠遷建至歸州鎮向家坪,更名為“屈原祠”。
2010年1月16日,三峽湖北庫區規模最大地面文物屈原祠竣工,屈原祠等24處古文物已全部複建完成,三峽湖北庫區文物保護工作結束,形成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
2006年5月,鳳凰山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2014年8月,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屈原祠
屈原祠是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
歸歸州城東五裡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數代王侯、知州多次重修。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遷建至歸州鎮向家坪,更名為“屈原祠”。如今,因三峽工程建設,屈原祠於2010年正式仿古新建于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新建屈原祠占地面積約30畝,總建築面積5806平方米,總投資4800萬元,位於鳳凰山的山梁上,面向東南,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由山門、兩廂配房、碑廊、前殿、樂舞樓、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築組成。正殿為仿古木構建築,兩層重簷歇山屋頂。入口山門為三層兩重簷歇山屋頂,正立面貼六柱牌樓門式,兩側輔以圓形的風火山牆,以紅柱白牆灰頂為主顏色,牆面還有泥灰塑出的圖案等。[6]
屈原衣冠塚
屈原衣冠塚也為屈原墓,隨屈原祠遷徙而建,占地120平
方米。墓上青獅白象,魚吻翹昆,墓前拜台,香爐正中,供憑弔屈原燃燒香火之用。墓前三排六柱八字開扇。外石柱鐫有“汨水懷沙千古遺恨,歸山枕抽萬世流芳”楹聯。四根內柱的楹聯是“崔嵬豐碑矗在地,凜然浩氣貫長虹”,“千古忠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憂”。上柱間嵌著一塊《重修楚大大墓碑記》,將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攜刻其間。墓前兩側一對明代大石獅。墓中有一通道,透過石門可窺見一紅漆古棺懸吊其內,棺被一巨大蓮花石座所托,俗稱“屈原吊棺”。
峽江古民居
峽江古民居建築結構以磚木為主,主體梁多為穿鬥式、招梁式。牆體一律由顏色純青、厚度只有1釐米的“線磚”砌成;兩側山牆多為風火山牆式,造型變化多端;屋面以硬山頂式,蓋以小青瓦,但瓦頭則用白灰堆塑成四葉花瓣,卷草花紋滴水為土坯燒制,山花上堆塑以遊龍為主的如意雲紋,大有騰雲駕霧倒海翻江之勢。峽江古民居原位於新灘,在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建立地面文物搬遷複建保護點時,其中10多幢三峽青灘古民居按照原樣搬遷、原樣複建、以舊復舊的原則複建完成。經過規劃,複建民居相繼成為端午民俗館、青灘習俗館、龍舟館等,讓獨具峽江地方特色的傳統建築與民俗文化元素得到保護和傳承。
文物保護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內屈原祠,元、明、清屢壞屢修,才得以保存。始建于唐代的屈原祠,與重慶的張飛廟、白鶴梁、石寶寨一起成為三峽庫區文物搬遷複建的四大單列專案。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時,將它遷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屈原祠的修建與完善,不僅得到各級政府的支持,還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喬石、錢其琛等2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屈原祠視察指導。遷建以來,省、縣兩級共投資89萬元。該縣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古建築原貌恢復、設施設備修復。2006年,屈原祠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活動
2011年6月12日,湖北省文化廳在屈原祠舉行了全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活動,省文物局組織開展了屈原祠陳列布展工作,展覽以“弘揚屈原精神、展示屈原文化”為主題,準確展現了屈原浪漫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表達了後世對屈原的景仰和崇敬之情。省文物局、省書法報社和秭歸縣政府還組織了首屆 “屈原杯”國際書法大賽,從參賽的12042件作品中評選300多件優秀作品在屈原祠展出,豐富了屈原祠陳列展覽內容。活動當天,在屈原祠舉辦中國端午節“三省四地”及臺灣端午習俗展和端午習俗演展,眾多觀眾參觀了屈原祠及鳳凰山古建築群,現場觀看了民間藝人唱端午招魂曲、講屈原故事、製作香袋、包粽子、做鹹蛋、蒸饃饃、製作雄黃酒等系列端午紀念習俗,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旅遊指南
交通路線
1、乘坐公共汽車:在宜昌火車東站右側的宜昌客運中心站有直達秭歸(茅坪)的大巴車及旅遊專線,流動發車,抵達秭歸縣城後,步行100米即抵達景區門口。
2、自駕遊旅行您可以直接從宜昌市區走三峽翻壩高速抵達秭歸縣城景區門口。
3、三峽大壩景區至屈原故里景區乘車可以坐景區的專線車或者坐宜昌至秭歸的公共汽車,抵達秭歸縣城後乘坐計程車抵達景區。
景區門票
90元/人
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70歲以上的老人持有效證件免票;軍官持軍官證免票;殘疾人持殘疾證免票;學生持學生證買學生票;60-69歲的老人持有效證件購票買老人票。